近日,由中国侨联主办,辽宁省侨联、大连市侨联承办,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协办的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辽宁大连营、沈阳营圆满闭营。来自西班牙、英国等5个国家的70名华裔青少年及领队相聚一堂,回顾为期十天的文化溯源之旅,营员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辽宁记忆。
本草凝香,岐黄传薪
在辽宁中医药大学,营员们与百余名沈阳市中小学生共同体验了传统中药香囊的制作,学习了中医药的基本理念、养生智慧和特色诊疗方法,深入了解到中医药历经数千年发展脉络和社会影响,听到我国研究员屠呦呦用低沸点溶剂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对世界的贡献,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瑰宝中医的博大精深,更加深了民族自豪感,中医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演化发展,像一粒种子在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中餐文化,根脉相连
饺子和月饼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节日食品,承载着团圆、和谐的文化内涵。营员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包饺子、做月饼,一边倾听了它们的由来故事,开启了一场文化与美食的探索之旅。“这些孩子的中文水平虽然不太好,但身体里流淌的都是华夏儿女的血液。我希望他们通过今天的现场动手制作,能够感受到中国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对辽宁的美好回忆!”来自法国的领队李颖老师说。
现代科技,开拓视野
营员们登上大连海事大学教学实习船育鲲轮,参观了驾驶台、机舱、甲板等区域,了解现代航海技术与船舶动力系统,领略了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成就,增强了民族自信。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第一台普通车床、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走进中国工业博物馆,映入营员们眼帘的是多项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在辽宁省科技馆感受科技跳动的中国脉搏,在沈飞航空博览园亲手触摸那些曾翱翔蓝天的钢铁雄鹰……它们珍藏于此,见证了沈阳的繁华与变迁,让营员们对沈阳这座城市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地探访,体验非遗
营员们走进沈阳故宫、老北市,在红墙黄瓦间触摸历史的纹路,于市井烟火里寻味故乡的气息,在大连贝壳博物馆聆听五彩斑斓的贝壳诉说海洋与大陆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在糖人糖画、棉花画、面塑、陶艺、剪纸等辽宁非遗项目体验中,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之美、匠心之美。
交流互动,友谊长存
在中外学生座谈交流和校园体育友谊赛中,营员们与中国小伙伴“一对一”结对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和生活感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我眼中的祖(籍)国”主题活动中,通过第一次画熊猫、竹子、樱桃等国画,学写“中国梦”和“?!弊郑泶锪撕M饣崆嗌倌甓灾谢幕娜劝投宰妫┕拿篮米T?。
精彩纷呈,收获满满
辽宁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人选张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孙福广为沈阳营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苏格兰中国文化艺术协会等参营单位向承办单位辽宁省侨联、大连市侨联、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赠送了锦旗,表达海外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深情以及对侨联组织的感谢,将进一步引导和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好中文,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结营仪式上,营员们表演了手指舞《天地龙鳞》、中国古诗词朗诵和小提琴才艺表演等。
营员曹杰为手机支付、高铁速度点赞,“中国买东西扫码‘嘀’一下就好了,生活太智能啦!”
营员刘宸熙在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沈阳李氏糖人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李凤艳的指导下,用一勺糖浆画出了腾飞的中国龙,惊叹道:“这比3D打印还神奇!”
营员郑琳对面塑博物馆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念念不忘,每件面塑作品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上面的细节都让人惊讶和佩服。“我感觉我更爱中国了!”
营员高一心闭营感言:“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给了我一个特别好的中国印象。在这里我学到很多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氐矫拦?,我会跟我的朋友说在夏令营中的有趣故事,让他们也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font>
领队陈志行在闭营仪式发言中说,营员们一直在问他:“我什么时候还能来?”“我不想走!”话语中满是对夏令营的依依不舍。此次辽宁夏令营点亮了中华文化的灯,营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十天的收获带回去,带进课堂,带进生活,让更多的人认识真正的中国,爱上中华文化。
领队朱蓉蓉作为土生土长的沈阳人,一直希望能带自己的学生回辽宁看看,这次回到沈阳看到家乡的变化感到十分震撼,并表达了对营员们的祝福:“愿盛京的风华永驻心间,愿东北的赤诚滋养追梦的少年,愿你们如战斗机般勇敢、如老工业基地般坚韧,未来在世界舞台上绽放中国少年的光芒!”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